這次挑選海報時在第一眼就決定要選這張,
也正代表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重點。
很多時候在唱片行挑CD的時候,常常會被CD上的側標影響,
一個文案寫得好的側標,往往會讓我忍不住把完全沒聽過的CD就這麼買下去,
當然,踩到地雷是常有的事;
這次的猩球崛起也是,沒看過預告,也不在原本的電影清單內,
但憑藉著網路上的好評,就去看了,
卻這麼撿到一部好片!
這部可以視為「決戰猩球」的前傳,
我沒看過決戰猩球,而 "決" 片的評價甚差,
但在這部 "崛起" 中,卻把一些議題和衝突表達的既淺白又能深入,且不淪為說教。
雖然電影主題就是猩猩起義,但是之所以能有高評價,
就是這起義的鋪陳,不單只是流水帳然後綴些特效的敘述,
電影裡一直有個副主題貫穿其中,就是「背負的責任」,
主角凱撒的母親(亮眼),發狂並非因為野性,
而是想保護初生的幼兒,但實驗室沒人知道;
威爾埋首研發出的實驗藥物,並非為了藉此大賺一筆,
而是因為想醫治病重的父親,但只有他自己知道;
凱撒在收容所拒絕回家,並非因為背棄,
而是了解自己有更大的責任,這一幕,我們知道,
凱撒要踏上新旅程了。
導演很巧妙的利用既定印象製造反差,
亮眼有野性,好攻擊,
混亂一陣喪命後,發現孱弱的凱撒讓人不捨她的初衷;
威爾離開光亮的實驗室,回到家裡,要安撫逐漸失智的父親,
對病症加重的無力感、賭注事業及父親生命的選擇;
(這一段讓我想到「衝擊效應」裡,Matt Dillon所飾演的警察回家那一幕)
凱撒為了族群,選擇起而領之,必須捨棄他原本嚮往的家;
他們都做出了選擇,即使已知必然失去原本重要的東西,
仍吾往也。
而凱撒作為一個動畫主角,成功的地方不僅止於特效的逼真,
而是充分展現了 "人性",
那人性並不是擬人動物片的 "扮演動物",
而是以猩猩的角度去看人類的觀感,以人類的利害恩仇去看猩猩的族群意識,
尤其情感的展現,你知道凱撒是猩猩,但你跟著他感同身受,
其中幾段,更是下足了催淚劑:
幫爺爺扶正了叉子,緩慢而簡單的動作卻如至親的關心,
為了保護爺爺而傷人後害怕的投入爺爺懷裡,
在收容所裡想家而在牆上畫出家裡房間的窗戶,倚著窗,想著家,
最後,長途奔波,只為回到他熟悉的樹林,
Caesar is home
令人不捨,但正因此,凱撒不只是個猩猩,更看見了眼裡的靈魂。
其中有一段個人有點不同的想法,
當威爾去收容所要把凱撒帶回家時,手裡拿著項圈,
凱撒瞄到後決定不走,不走的原因是為了其他猩猩,
並非厭惡項圈,因為他知道威爾的項圈只是不得不的作為,
威爾並沒有視他為寵物,但人類的環境必須如此,
所以他不是氣威爾,而是氣種族的落差,
想回那溫暖的家,但族群卻已成了他必須扛起的責任,
關上柵欄的轉身,既緩慢又沈重。
結局,人類死光光!
卻難得會對人類滅亡的結果感到是個好結局,
能拍成讓人有此感受,那麼這部電影已經成功了,
撿到一部好電影的感覺還不錯,
就像發票對到最後一張海底撈月中了1000元一樣,
電影裡鋪了一些接續決戰猩球的梗,
但這部完成度之高,就當做是個完美句點吧。
IMDb:8.0 分